“美丽的青海我的家,成群的牛羊满天下;三江的源头在这里,请你做客我的家;巍巍昆仑山脚下,是我心中最美的家;千山万水曾走过脚下,始终眷恋深爱着它……”一名从青海走出去的青年用歌声描述故乡之美,是否让您感觉到身临其境?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目标推动下,青海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文化产业、城镇化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路子。日渐显露厚重底蕴、发展势头强劲的高原生态旅游,成为近年来“大美青海”品牌的重要提升力。2015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2315.4万人次,大美青海不断向外界展现原生态自然美和文化美,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据了解,因其特殊的生态地位,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90%的面积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包括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重点开发区域和以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为中心的柴达木重点开发区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省面积的
10.18%。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青海省建立了循化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80.54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0.2%。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徐浩接受采访时表示。
生态旅游成主旋律
青海的旅游发展,主旋律必然是“生态旅游”。要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保护好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让游客体验和感受青海原生又独特的美,真正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中,既充分欣赏、享受生态旅游区的风光,又积极充当人文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为了推进青海生态旅游发展,根据“规划先行”原则,近年来,青海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编制了《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建设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编制了《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围绕打造高原养生休闲度假胜地,编制了《贵德城乡旅游发展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严格按着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而在生态旅游发展定位上,青海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生态保护的根本性措施。在发展目标上,突出“特色、生态、健康、文化”四大亮点,大力发展大美青海观光之旅、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探险之旅。在发展重点上,强化了青海湖、塔尔寺、祁连风光等品牌,在观光与参与体验的结合上下功夫,在特色旅游产品、特色餐饮、特色民族文化的配套上下功夫。结合玉树机场通航,加快了三江源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青藏铁路线,加大了世界屋脊“天路之旅”品牌打造,如今“大美青海,生态家园”的品牌已经叫响,青海生态旅游正在奋力远“游”。
新玉树是青海生态旅游阵地之一,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将玉树结古镇建设成为“高原生态型文化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的目标,依托震后重建,玉树借鉴了云南丽江、四川汶川的经验,完善旅游功能,协调指导建设好地震遗址公园、新寨嘛呢石经城、两河景观带、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等景区(点),加大产品开发和线路组合,打造“新玉树,新家园”旅游品牌,成为具有高原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特征的新型旅游城市。
经过多年的努力,青海已形成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以及绵绵祁连美景旅游线(北线)、三江源生态探秘旅游线(南线)和昆仑文化溯源旅游线(中线);重点打造黄河旅游景观廊道、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祁连山风光生态旅游景观廊道,以及柴达木旅游板块、三江源旅游板块、大年保玉则旅游板块。“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整合了青海生态旅游资源,展示出青海的大美。同时,青海大力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合理“嫁接”,以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实现乡村旅游扶贫。
向绿色要“发展红利”
近日,青海省旅游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围绕“青海生态旅游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研讨,并呼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引领,做生态旅游活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徐浩表示,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已成为备受欢迎的生态产品,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的前景十分广阔,生态发展是助推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
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表示,生态旅游的目的是欣赏自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时,要注重内涵。青海的资源是世界顶级的,在资源向产品转换的过程中,要做好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市场细分等各环节。同时,要找到入境旅游的切入点,真正通过资源,有针对性地吸引游客到青海旅游。
丹麦生态旅游专家、世界旅游组织特聘顾问汉斯·卡尔·雅各布森建议,青海要想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最大潜能是依托自然和当地文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和中小型生态胜地。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要协调发展,旅游发展要做好资源传承,保护好生态,最终回归自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组专家李明德认为,发展生态旅游,要提倡景观生态,注重文化传承,研发多样产品,注重市场过程,最终落脚点是社会百姓。
“生态保育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没有生态保育精神的旅游与一般旅游没有两样。”台湾生态旅游协会监事赖鹏智介绍,台湾对生态旅游的期待还包含对业者与游客环境教育功能,借着对业者的训练过程,要求业者在操作时力求减费、节能、减碳、不惊扰动物以及不破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