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9月7 日电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简称 “ 新华 EID” )与 Visa 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中美旅游市场研究 -- 暨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 2016 )》(简称 “ 《报告》 ” )。《报告》指出, 2014 年天津和北京依然位列 “ 入境旅游市场综合吸引力指数 ” 榜首,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640% 和 116% 。福建由于“入境旅行时间指数”下降导致“入境旅游市场综合吸引力指数 ” 大幅下降,从 2013 年第三位下降至 2014 年第八位。上海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5% 的成绩位列第三位。
《报告》的上述研究结论是基于 Visa 公司提供的部分相关数据和其他调研分析而得出的。《报告》指出,2014 年入境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城市(非直辖市)是深圳,指数高达 2528 。这意味着深圳市接待入境游客 “ 人天数 ” 大约是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间水平的 25 倍。从全国来看,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存在着指数下降的现象;这表明指数的中位水平在上升,中国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水平在整体上升。
《报告》认为, 2015 年中国入境游客人数和人均消费双双增长,中国旅游市场正在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健康发展。完善的电子支付环境和购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便利是刺激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代表着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情况来看,《报告》显示, 2015 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结构与 2014 年相比出现较大的变化。中国居民境外旅游消费最高的三类场所是时尚零售店、酒店和奢侈品商店。以时尚零售店为 100 ,在酒店和奢侈品商店的支出比重分别为在时尚零售店支出的 67% 和 52% 。而在 2014 年中国居民境外旅游消费最多的场所是酒店。
《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有显著影响,税收优惠是刺激中国游客旅游购物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2015 年电子产品成中国居民旅游购物新宠。
基于 Visa 网上跨境支付案例,《报告》开发了中国消费者 “ 跨境网购频率指数 ” ,在本报告所持续关注的 10 个样本国家 / 地区中,美国稳居中国最大的跨境网购进口国地位。 2015 年中国消费者对美国跨境网购频率指数达到 1263 ,中国网民在美国电商的购买次数约为十个样本国家 / 地区平均水平的 12.6 倍。美国虽是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跨境网购目标国,但交易频率指数已经连续两年下降,说明中国居民海外网购目标国 / 地区正趋分散化。日本 2015 年跨境网购交易频度指数排名第 3 ,且连续两年有较大幅度上升,中国居民从日本网购的次数有较快增长。
除此之外,《报告》还显示, 2015 年中国网民对英国电商的单笔交易金额持续上升,显示中国消费者对英国商品的偏好程度在增强。 2015 年法国超越加拿大,成为中国电商境外第三大市场。除了传统市场之外,一些新兴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例如中国香港地区。 2015 年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网民对中国电商的单笔交易规模相对下降,可能是由于汇率等因素的原因。
从 2015 年中国电商对外出口情况来看,在本《报告》所研究的十个样本国家 / 地区中,境外消费者对中国跨境网购的中位数约为 4886 万美元,超过 2013 年水平的 2 倍。在样本国家中,中国电商最多的海外客户来自美国。
《报告》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跨境网上购物的高峰通常出现在年末。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网民传统的购物旺季;也恰逢国外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境外消费者在中国电商的购物模式亦体现出不同的季节特性。 11 月和 12 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水平,约占全年比重的 25% 。最受境外消费者青睐的国内电商类型,主要有时尚零售网站、百货商场网站和家用电器零售类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