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目前,总有一些人,一直在保护传统手工艺,例如竹编工艺的运用,但是从塑料开始普及,人们对竹制品的需求日益减少,但如今,本着对自然美学的追求、保护传统文化与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及选择竹编制品。
竹编工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一门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独特的古老手艺,因其有效地利用天然资源和回归自然的亲切品质,为绿色现代设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瑞金传统竹编正是有着古老的竹编传统工艺,通过笋壳制作的动物羽毛,细竹枝编织的各种日用品和竹蔸制作的底座,以此通过巧妙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让瑞金竹编工艺品魅力无限,一度远销至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一个技能的熟练需要一个人几十年的训练和实践,一项工艺的传承则需要几代人的坚守。2021年5月24日,为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艺术,南昌大学音乐学专业大三学生贲科程、李婕和游凯淇来到瑞金市黄枝塘巷,进行采访和学习。此次一行三人拜访的是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荣仿杨荣仿,今年已有74岁了,是一个老竹编艺人了,杨荣仿做竹编已有56年之久,现在是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但现如今,购买竹制品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了解竹编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但这丝毫未能影响到他制作各种各样的竹制品,他总是说道,如果我在放弃这个手艺,那这个手艺不就消失了吗,年轻人也就学不到、看不到了。后经杨荣仿多次创作各式各样的精美竹制品,拿到很多奖项,举办各项展示活动,这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到竹编手艺,而杨荣仿也积极向年轻人教学授艺,现在已然成为了瑞金传统竹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荣仿积极参与各部门举办的各种展览、展示、进校园等活动,为学生对竹编工艺讲解和工艺操作。

瑞金传统竹编分破蔑、劈条、开片、分层、梳丝以及漂白、染色、油泡、上光、防霉蛀等30多个工序,工序较为繁琐,但正是通过这些繁琐工序,极大保障了工艺品的颜色鲜艳,更能防霉防蛀,而这正是瑞金的传统竹编工艺。瑞金传统竹编工艺正是通过巧妙的运用想象力及创新性,通过制作各种形态各异的竹制品,进而让人们更加喜欢,在每年的大型展览会上,都会得到很多年轻人的驻足观看,而瑞金传统竹编工艺传承人杨荣仿老人的作品竹编《孔雀》参与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赛云竞技编织组全国前十;新创作的《送郎当红军》获赣州市文化创意产品大赛金奖。创新运用竹编的作品更是开拓了国际市场,产品一度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青睐。
一份手艺,一份坚守。如今,“瑞金传统工艺”的手艺人们正通过创新思维、发挥想象力巧用双手创作,用匠心传承着一种传统工艺、延续着一种传统文化,而他们在新时代用竹编的手艺,用双手已然编织出了未来、编织出了传统工艺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