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今年的汛期形势较为严峻,随着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的频繁活动,我国自南至北大范围的地区暴雨延绵不断,多地发生暴雨极端天气,给各地的旅游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从趋势来看,我国汛期降雨形势还将延续,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也将不时产生,随着暑期旅游高峰的到来,汛期和暑期合并形势下的旅游安全工作将面临艰巨的挑战。
从管理来看,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汛期旅游安全工作,国家旅游局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汛期及旅游旺季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强调各地要以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目前,部分省市拉网排查汛期旅游安全隐患,加强了汛期旅游安全检查。但由于今年天气异常复杂、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紧迫,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要树立长期防汛抗洪的治理思维、做好全面防范和重点治理措施。具体而言,汛期和暑期旅游安全工作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汛期旅游安全提示和警示工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针对旅游企业,根据各要素企业业务情况,及时发布汛期旅游安全提示和警示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执行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旅游安全提示的响应和执行及时到位;针对旅游者,尤其是自助旅游者,通过微信、交通广播、短信、电视、景区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广泛发布气象预警、景区地质灾害、景区流量控制等有关信息,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信息服务与引导。
二是突出汛期暑期旅游安全防控工作对重点风险隐患的专项治理。各地区和企业应针对本地、本企业的实际,针对汛期重点隐患区域、重点隐患方位和重点隐患环节部署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例如,从地域统计发现,进入汛期以后,福建、广东等地台风频繁,暴雨不断,易发涉水旅游安全事故;吉林、河北、湖南和甘肃等地面临洪灾风险;西南各地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多地区暴雨强度和频度大大增加;山地、林区、河岸等应为旅游景区防汛检查的重点方位;航空出行、景区游览等是受汛期自然灾害影响的较为严重的环节。
三是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汛合作机制。旅游部门应根据旅游法的要求,推动地方政府将旅游应急工作纳入政府应急工作体系,并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联动防汛合作机制,使旅游部门依托气象、水文、地质、安全等部门的技术条件和专业能力来开展旅游防汛安全工作,对于洪灾、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等自然灾害条件下的旅游应急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和联动应急预案,提高联合应急工作的成效。各部门对于汛期和暑期等出现的风险隐患要有果断的治理措施,该关的关、该停的停,绝不拖泥带水以致留下事故苗头。
四是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针对汛期和暑期旅游旺季重叠的特点,各旅游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导游、司机、领队等从业人员的培训,针对重点风险隐患和重点安全事故进行专项培训,对从业人员如何接警和进行应急响应等专项技能进行训练,提升从业人员的旅游风险认知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汛期暑期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旅游系统的防汛安全工作要从信息、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各个层面加强保障工作,要面向旅游企业提供信息引导服务和人员培训服务,引导旅游企业加强对风险隐患的分类排查和建档规范工作,指导旅游企业储备应急资源保障工作。面向游客应加强信息预警、行为引导等基础公共服务工作,在旅游公共场所配置旅游应急点和旅游应急设施,保障游客的自我应急工作。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汛期和暑期的旅游安全工作还应该继续强化,要强化灾难意识和应急意识,持续推动旅游系统建立事前监测、事发预警、事中应急和事后恢复的全过程应急体系,防范汛期的突发性涉旅灾难事故,防控暑期旅游旺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汛期和暑期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