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议,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马平昌同志在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和《济宁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会议总结回顾了济宁旅游上半年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速赶超跨越,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
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凤东及全体班子成员,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市旅游委各科(室)、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由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楠主持。会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汇报交流了上半年旅游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据统计,上半年济宁全市实现游客消费262亿元,同比增长13.8%;接待国内游客2857万人次,同比增长8.2%;国内旅游消费257.8亿元,同比增长13.9%,接待入境游客16.4万人次,同比增长5%,入境旅游消费6701.2万美元,同比增长4%,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的既定任务目标,旅游经济总体态势稳中向好,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安全形势稳定有序。
杨凤东指出,7月11日,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济宁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济宁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四个含金量极高的文件,既描绘了济宁旅游的发展蓝图,更集聚了政策洼地,吹响了全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的号角。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济宁市促进旅游投资消费奖励办法》,改变以往过于平均用力的做法,进一步强化了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在市场开拓、客源招徕、品牌提升等方面的引导扶持作用,引导旅游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种种大事件表明,济宁旅游的春天已经来临。
杨凤东表示,《济宁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济宁市重点旅游产品招商建设项目策划方案》、《济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济宁旅游营销规划》已通过评审,为济宁市旅游强市建设指明了路径。目前已充实完善了10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库, 51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2.78亿元,曲阜尼山圣境、曲阜文化国际慢城、太白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梁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峄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济宁旅游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据悉,今年以来,该市高标准制作了旅游项目招商书,包装了19个旅游招商项目,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旅游招商活动;《微山湖创建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汇报》已上报国家旅游局,启动了13家4A级以上景区在国省道的74处旅游交通标识指示牌建设工作;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6座,争取国家旅游厕所补助资金161万元,入选“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 旅游扶贫工作实现成功破题,启动实施了旅游脱贫五大攻坚工程,建立完善了四级责任包保、旅游扶贫台账、旅游扶贫工作日等工作推进机制,累计争取、拨付各类旅游扶贫奖补资金1755.65万元。同时,扎实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列支108万元对16个市级研学基地进行奖补,上半年市级研学基地共接待游客7.5万人次,其中,曲阜市、三孔景区分别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济宁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旅游WiFi系统、旅游监控系统已投入使用,进行实时监管;济宁旅游官方微博荣获“最具影响力山东十大旅游系统政务微博”荣誉称号,济宁旅游荣获“山东最具影响力旅游头条号”荣誉称号。
杨凤东强调,各有关单位要着力形成“大合唱”,营造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旅游强市建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期调度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要继续加大对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运动休闲、文化体验、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的招引力度,积极培育研学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购物旅游等热点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济宁旅游产品供给;要强抓旅游扶贫工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完善“文化济宁”品牌统领下的济宁旅游品牌体系,继续强化“文化济宁”品牌知名度,精心策划包装“东方圣地、儒风运河、水浒故里”等三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使“文化济宁”旅游品牌更加广泛传播,深入人心;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十大工程建设,加快迈入“智慧”时代步伐;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执法检查和交叉执法检查, 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高压态势,坚持旅游安全一刻也不放松,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秩序、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管理”原则,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严格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要加强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承担起文明旅游宣传和引导的责任,树立旅游行业良好的文明旅游形象。同时,继续优化机关工作作风和行业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回应游客咨询,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对照既定任务目标,想办法、破难题,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旅游强市建设的“济宁旅游梦”而继续前进。 |